跳至內容

香港安樂死為何慢半拍? 90歲學者瑞士結束生命 英國立法在即|長者應自主生死?|中文大學區結成醫生 哲學博士陳成斌對談生命倫理

90歲諾貝爾經濟學得獎者、 《快思慢想》作者Daniel Kahneman 被揭去年在瑞士自動結束生命

目錄

【自療淨院】

在全球尋覓長壽秘訣之際,90歲諾貝爾經濟學得獎者、 《快思慢想》(Thinking, Fast and Slow)作者丹尼爾·康納曼(Daniel Kahneman)近日被揭去年已在瑞士自動結束生命,有指康納曼作決定時,神智、意識都非常清醒。

今集《自療淨院》邀請到兩位生命倫理專家,深入探討「安樂死」議題──「在面對生死時,我們到底有多少自主權?」

「長者關注點就是,有沒有一個比較平安的方式,而自己也有話事權?香港一向是比較做得不是那麼好的,因為很多事都匆匆忙忙,看醫生都不會多過10分鐘。」──從事老人專科多年的香港中文大學生命倫理學中心顧問,前任總監區結成醫生在節目中提及。

「有些人覺得自己,已經老到一個地步對社會沒有貢獻,又阻礙子女出去工作,老人家覺得不再有義務不再生存下去,這是不是完全 天方夜譚呢?」── 香港浸會大學應用倫理學研究中心主任陳成斌博士。

近年不少國家都對「安樂死」持更開放態度,加拿大、澳洲、紐西蘭、荷蘭、美國等地,先後有不程度的立法;而英國國會下議院去年11月二讀通過法案,容許末期病患者「醫療輔助死亡」,如經審議後估計明年初便可通過。

不過,「安樂死」在國際間一直備受爭議,即使是「合法」國家都有輿論及灰色地帶。其中,瑞士「安樂死膠囊座艙」近日首度啟用,一名美國婦人於艙內結束生命,當局以「協助自殺」的罪名逮捕相關人員,引發社會熱議,反對聲音批評是濫用及違反立法原則。

綜觀而言,究竟「安樂死」是死得安樂,還是協助自殺?你支持還是反對「安樂死」?下面留言告訴我們。

★重點內容:
00:00 - 開場
01:27 - 香港安樂死現況討論
03:37 - 安樂死為何不合法
06:34 - 中西文化差異
11:05 - 社會價值差異
13:48 - 自主死亡決定權討論
18:05 - 儒家家庭觀念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策劃及主持:Kaman Lau
拍攝:Circle Lee、Penny Chong
剪接:Sandy Sung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瀏覽健康嗎其他平台🔎Youtube播放清單及優惠資訊 linkby.tw/healthcodehk

最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