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錄
洗澡看似簡單,但背後卻藏有不少學問。多位皮膚科醫生和健康專家指出,洗澡的時長、頻率和時機選擇,都可能影響皮膚健康和生活品質。
洗澡時間不宜過長
皮膚科醫生Edidiong Kaminska指出,長時間沖涼(特別是熱水)會沖走皮膚身上的天然油脂,導致毛孔擴張,流失水分。而沖涼時間太短,不僅洗不掉外來污染物,更可能會影響皮膚菌叢平衡。
因此建議,最理想的沖涼時間應為5至10分鐘,更直指沖涼會花15分鐘以上就應考慮改變習慣。
每天洗澡次數有講究
哈佛健康出版部高級編輯、醫學博士Robert H. Shmerling撰文指,正常健康皮膚表面上有一層油脂,各種益菌及微生物也會處於平衡狀態,但即使只是每日沖涼一次已有可能破壞這平衡。
令皮膚變乾、受刺激,也導致細菌及可能的致敏原容易穿透皮膚屏障,引起感染、過敏反應等問題。
皮膚學家Shilpi Khetarpal指,我們每日都接觸外界致敏原、細菌及病毒,每日沖一次涼會較適合,至於有些人早上、運動後、晚上都分別要沖涼,已屬於過多,會傷害皮膚。
早上還是晚上沖涼?
早上沖涼:減少炎症
早上沖涼有助控制身體的皮質醇(壓力荷爾蒙)水平,減少皮膚出現炎症的機會。過敏學家及內科醫生Tania Elliott亦提出,早上沖涼(偏冷水)可刺激血液循環,具提神作用,可令身體更快從休息狀態中醒來。
晚上沖涼:幫助睡眠
臨床心理學家兼睡眠問題專家Janet K. Kennedy指,由於生理時鐘會令人體體溫在睡眠時間接近時自然下降,這段時間透過沖涼提升體溫,可令身體加大降溫力度,有助入睡,因此建議可在睡前約90分鐘左右沖涼。
可按個人需要和習慣選擇早上或晚上沖涼。
回家馬上沖涼能提升幸福感
根據日本媒體報導,花王公司在2024年作出一項調查,近3成受訪者回家後會直接沖涼,並認為這樣能提高生活幸福感。
日本學者早坂信哉分析,回家馬上沖涼可被視作一種「開關」,人們藉此將工作模式切換至私人狀態,
瀏覽健康嗎其他平台🔎Youtube播放清單及優惠資訊 linkby.tw/healthcodeh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