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內容

秋天脾胃敏感持續胃痛?一文教妳按摩四大穴位,迅速消食消滯!

夏末初秋,正是寒暑交替時節,昼夜溫差大、氣溫冷暖多變,天氣逐漸轉涼,此時,最要注意的是防止胃病復發。由於剛剛經歷高溫酷暑的夏季,很多人貪吃冷飲雪糕,脾胃功能弱,很容易被秋後算帳。胃病患者應該注意些什麼,腸胃弱要如何防範,這篇文章就為大家介紹一些具體保養腸胃的方法。

目錄

夏末初秋,正是寒暑交替時節,昼夜溫差大、氣溫冷暖多變,天氣逐漸轉涼,此時,最要注意的是防止胃病復發。由於剛剛經歷高溫酷暑的夏季,很多人貪吃冷飲雪糕,脾胃功能弱,很容易被秋後算帳。胃病患者應該注意些什麼,腸胃弱要如何防範,這篇文章就為大家介紹一些具體保養腸胃的方法。

哪些人需要特别注重腸胃保養?

尤其是胃病患者,受冷空氣刺激後,胃酸分泌增加,腸胃會發生痙攣性收縮,抵抗力和適應性都較弱,此時,胃病極易復發。

中醫認為,秋,意味著暑去寒來,因此,初秋應著重腸胃保養,注重保護胃部。

如何保養腸胃?

胃痛的時候常見的做法就是食用止痛藥,或是敷上一個暖水袋,但是起到的都是治標不治本的作用。中醫的穴位按摩法對治療和預防胃病有很好的效果,而且不受時間地點的約束,非常適合上班族保養腸胃。

一、中脘穴:和胃寬中 緩解胃痛

位置:在上腹部,前正中線上,當臍中上4寸。

功效:屬任脈。有和胃,寬中,消食的功效。按摩此穴位對各種胃痛、食道逆流、打嗝、穿露臍裝著涼引起的胃痛及胃氣衝心而感到的胸悶等,都可以有緩解作用。

二、下脘穴:健脾和胃 消積化滯

位置:上腹部正中線臍中上2寸處,胃和小腸的連接處,對應人體的小腸。

功效:屬任脈,具有健脾和胃、消積化滯的功效。對於食物在胃裏下不去導致的食穀不化、腹脹、胃痛、嘔吐和胃炎、胃潰瘍、胃痙攣、胃擴張、腸炎等都有緩解作用。

三、足三里:調理脾胃 和腸消滯

位置:位於小腿前外側,外膝眼(犢鼻)下3寸。

功效:為足陽明胃經的合穴。具有調理脾胃、和腸消滯、清熱化濕、降逆利氣、扶正培元的功效。足三理穴對消化系統有雙向良性調節的作用,如止瀉、通便。中醫裏有句話叫「肚腹三里留」,大致意思就是胃腸消化方面的問題,是足三里就能治好。

四、四縫穴:消食導滯 祛痰化積

图片

位置:第2-5手指掌面,第1、2節橫紋中央。

功效:四縫穴是經外上肢奇穴,是具有消食導滯、祛痰化積的功效。四縫穴原本被醫家用來治療小兒消化問題,後來證實,成人使用四縫穴效果也非常好,可治療消化不良、百日咳、腸蟲症、腹瀉。

結語

簡單的幾種穴位按摩,不用花一分錢,只需要每天付出一些時間,真正做到保養腸胃和預防胃病。

如何真正解決腸胃不適,除了穴位按摩,當然也需要每天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,找一些自娛自樂的方法舒緩繁忙工作中累積的壓力。希望大家學到了保健腸胃的方法,健康生活每一天!


評論

最新

告別痛風 減重比戒嘌呤更有效

告別痛風 減重比戒嘌呤更有效

手腳關節突然紅腫,有時候是痛風作怪!在香港,每100人便有3人受痛風困擾,是最常見的炎症性關節炎。患者由於體內尿酸水平過高,導致尿酸在關節和軟組織內形成針狀結晶(尿酸鹽),刺激免疫系統而引發腳痛、痛風性關節炎等問題。臨床治療經驗顯示,大魚大肉、放縱飲酒、肥胖人士最容易「中招」。

會員 公開
常看手機惹「飛蚊」 中醫免手術治黑影困擾

常看手機惹「飛蚊」 中醫免手術治黑影困擾

有沒有試過視線出現會遊移的物體,如小斑點、小絲條、小蟲狀、塵埃等?這些情況在醫學上稱為「飛蚊症」,亦即中醫古籍所指的「雲霧移睛」,而這些黑點會在視野中不斷移動,有時會干擾日常生活。出現飛蚊症的原因可大可小,輕微的可以跟它和平共處,嚴重的卻有可能而面臨失明。

會員 公開
甲亢與更年期症狀相似 易混淆加重病情

甲亢與更年期症狀相似 易混淆加重病情

女士們最怕變肥,常把減肥掛在口邊,但原來「食極唔肥」也不是好事,有機會與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有關,亦即俗稱的甲亢。一旦病情嚴重,需要服用藥物醫治,又有機會出現「暴肥」副作用,身形變得腫脹,甚至會眼球外凸,影響外貌。甲狀腺影響著身體多個功能,包括調節新陳代謝、消化和體溫等,一旦失控,可引起嚴重後遺症。甲亢成因是甚麼?平日又應如何預防?以下將為你一一拆解。

會員 公開
夜尿反映衰老 年輕人都中招!補腎湯水改善尿頻

夜尿反映衰老 年輕人都中招!補腎湯水改善尿頻

你試過晚上明明睡著了,卻一直急尿,被逼起來去廁所嗎?據統計,4成40歲以上男性都有夜尿問題。不過不要以為夜尿是中年男士專利,近年臨床發現,夜間多尿有年輕化趨勢,只要腎功能退化,任何人都有機會中招!中醫博士崔紹漢為大家拆解夜尿成因,還會教3個縮尿補腎湯水,幫大家改善夜尿。

會員 公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