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內容

風濕發作下背痛?4招測試椎間盤有否突出

天氣不穩,腰間隱隱作痛,多人誤會是風濕發作,但其實很大可能是椎間盤突出。

目錄

天氣不穩,腰間隱隱作痛,多人誤會是風濕發作,但其實很大可能是椎間盤突出。據統計,35%的40歲以上人士都患有椎間盤退化,發作起來坐立不安。到底椎間盤突出有何成因和症狀?受痛症困擾時,又有甚麼治療方法?

甚麼是椎間盤突出?

white pasta on white paper

椎間盤是兩節脊骨之間的軟組織,內含啫喱狀髓核,有為脊椎避震的功能。正常的椎間盤通常在25歲以後就開始老化,因為其中的膠原成分逐漸減少,彈性也隨之降低,又或受到創傷和長期勞損,都會令椎間盤周圍的纖維環出現破損裂痕。

person using MacBook Pro

椎間盤突出多發生於長期需要彎腰的搬運工、從事與跳躍動作有關的運動選手、以及長時間久坐的上班族。椎間盤是脊椎內的軟骨組織,會因為長期的受壓及突然的重力(長期不良的姿勢、不當搬重物),造成周圍的韌帶受損或退化,導致椎間盤膨出,以致擠壓周邊的組織及神經,造成不適。

椎間盤突出有甚麼症狀?

椎間盤突出患者會間歇性或持續性出現背痛、坐骨神經痛,站立時骨盆傾斜、呈臥姿時疼痛緩解、咳嗽或打噴嚏時疼痛加重等。椎間盤突出多出現在頸椎和腰椎,有機會導致上肢和下肢麻痺,如情況嚴重,甚至會出現大小便失禁。

4個方法自測

想知道自己是否椎間盤突出,可從以下4個方法簡單測試:

站姿體前彎

如有椎間盤突出,當腰部向前彎曲時,會對椎間盤施加強大的壓力,使症狀惡化並且疼痛增加。相反的,向後彎時疼痛會減少。

單腳站立

腰椎間盤突出的其中一個症狀是肌力下降,使脊椎穩定性下降。腳沒有辦法使出力量,很難用一條腿站立,因此單腳站立測驗時,如果無法維持住姿勢,也有可能是椎間盤突出。

仰臥直抬腿

仰臥在床上將腿伸直,抬起其中一腳,抬起的過程中讓臀部緊貼在床上。一般人抬起的角度可至70度以上,如果抬起角度小於60-70度時就出現明顯的疼痛加重,甚至只有20-30度就會劇烈疼痛難忍,可能是椎間盤突出。

踮腳尖

同樣的,因為腰椎間盤突出的其中一個症狀是肌力下降,腳的肌力比較弱,而使不出力氣,無法踮腳尖,也會有腳麻的情況出現。

如何治療椎間盤突出?

如患急性椎間盤突出,患者通常腰椎或頸椎附近都會感到不適,可求助於物理治療師,可電療儀器,如干擾波、透皮電刺激及熱敷,紓緩疼痛不適。如果突出的椎間盤壓到神經線,物理治療師或考慮以牽引治療,亦即拉頸或拉腰技術,幫患者增加椎間關節空隙,減低壓着神經線的機會。

gray surgical scissors near doctors in operating room

若病情嚴重,患者或有機會需要接受手術,一般在全身麻醉或脊髓麻醉下進行,切除椎間盤突出部分,以紓緩疼痛感。不過如果神經在進行手術前已被長期壓住,就有機會造成永久損傷,即使進行手術,也會有輕度麻痺、疼痛或無力。



中醫如何看椎間盤突出?

椎間盤突出症常發生在腰部,中醫稱之爲腰痛、閃腰。中醫理論認爲「腰為腎之外府」,腎氣充盈,腰則強壯;腎氣不足,腰難負重;許多彎腰時間稍長一點就直不起腰來的人,其緣由為腎虛較甚。

中醫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,以補益腎精爲主。針灸取穴則為大腸俞、阿是穴、委中、陽陵泉、關元俞。臀部疼痛者加環跳,大腿後側疼痛者加殷門,大腿外側疼痛者加風市,小腿疼痛者加承山。

此外,穴位按摩也可舒緩疼痛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4個穴位按摩方法:

1. 雙手握空拳,輕輕敲擊腎俞20至30次。

2.用拇指指端按壓同側的大腸俞20次。

3. 用拇指按壓委中30次,力度以可以耐受為度。

4. 用拇指按壓陽陵泉30次,力度適中。

3食物紓緩腰椎負荷

雖然腰椎間盤突出症多由不正確的姿勢或意外受傷而引起,不過日常生活也有一些飲食搭配對椎間盤突出症有輔助治療作用。

膳食纖維:燕麥、西蘭花

對於平時運動少或者不愛運動的腰椎病患者來說,其腸胃蠕動較其他運動者相對緩慢,所以要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水果蔬菜和五穀類(如燕麥、西蘭花、蘋果等),少吃肉類脂肪較高的食物,這易引起大便乾燥,導致排便用力,腰椎負荷過種,從而加劇腰痛,引發腰椎間盤突出。

鈣:堅果、深綠蔬菜

鈣質是骨骼的主要組成成分,所以要充分攝取。鈣可以增加軟組織的堅韌性,如果缺鈣,筋膜、肌腱就會失去彈性,變得堅硬起來,這也是引起腰椎間盤突出的一個重要因素。補鈣能夠緩解因腰椎間盤突出所帶來的疼痛。含鈣高的食物有:奶類、豆製品、深綠色的綠葉蔬菜、堅果。

蛋白質:雞肉、牛肉

蛋白質是形成肌肉、韌帶和骨骼不可缺少的營養素。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吃的食物中,應含有充足的蛋白質。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有:豬肉、雞肉、牛肉、動物肝臟、魚類、貝類、牛奶、芝士、雞蛋、大豆、豆製品等。

結語

椎間盤突出症為經年累月導致的變性疾病,多由不正確的姿勢或意外受傷而引起,所以緊記保持適當姿勢,避免探身提重物。平日則做柔軟體操或適當的運動訓練腹肌與背肌,可預防或減輕已有症狀。

最新